Search


過去曾經在這裡介紹過很多書,第一次要談自己的書,反而有點不好意思。

  • Share this:


過去曾經在這裡介紹過很多書,第一次要談自己的書,反而有點不好意思。

這幾天還在做內容做最後的校訂,網路上的試讀內容還不是最後的版本。(裡頭有點小錯誤。)

簡單來說,這是一本日本歷史的入門書,不,應該說是入門書的入門書。它只有兩百多頁,時間上卻從十七世紀一直寫到今天,也就是從近世、近代,一直到現當代。

其實,臺灣關於日本歷史的書其實不少,我也算不上真正的日本通(這是指對於日本大小事情瞭若職掌的人)。真的還需要寫這本書嗎?我一直到交稿後都還會這樣懷疑。

不過,如果回到起點,當初會提筆寫作的動機,就是覺得應該有這樣一本書,而它還不存在,所以我想把它寫出來。

換句話說,雖然市面上相關的書不少,但我總覺得還有「什麼」沒有被滿足。

那個「什麼」,到底是什麼?

我想是這樣。

最主要的問題是,太多日本史的書都是從日文翻譯過來,這當然也是功德無量,不過這些書預設的讀者都是日本人,預設他們的讀者在學校都碰過一點日本史,在日常生活也很容易接觸相關知識。無論在簡單的入門書,都是這樣預設的。(同樣道理也可以套用在其他地方的歷史。)

可是這不是臺灣讀者的背景,我們很多人對日本的歷史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樣印象,或許聽過幾個名詞,可是大體上是非常非常陌生的,這也跟我們的歷史教育有關。結果,那怕是那些號稱最簡單的、一本就通的日本史,我們讀起來還是覺得有點困難。(這是我自己的經驗。)

同樣的問題也可能出現在專家學者寫的作品上,因為他們大半輩子沉浸其中,對這段歷史太熟悉了。再說,學者寫的東西常常是跟學術界內部對話,不在其中的人,不一定會了解為什麼寫這個或那個。當然,枯燥乏味的問題就不用多說了。

我希望它比專業的書有趣一點,但又比大眾媒體或網路上流竄的資訊可靠一點。我也希望它多寫一點歷史上的人物,但是又不要只是一些人物生平或八卦,而是能兼顧背景或結構的介紹。

當然,我還是希望它是一本以台灣為起點的世界史(只是剛好以日本為主題)。我會選擇十七世紀作為起點,就是臺灣被捲入世界史的那個時代。

這一波的課綱微調,最希望就是大家忘了日本,可是我想把它加回去。不是為了謳歌或擁抱殖民者,而是為了豐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。我想用加法而不是減法。

我也私心把我認為重要的主題,給予了更多的篇幅,包括北海道、琉球、朝鮮,各寫了一章。這大概和一般的教科書也有點不同吧。

我覺得臺灣的讀者應該多知道一點(哪怕只有一點)戰後的日本思想與安保抗爭,所以我也為他們各寫了一章。

我總覺得大家很喜歡談明治維新,可是太少去講之後發生的「自由民權運動」(有學者稱為「明治民主」、明治デモクラシー)──或許也是受到近年臺灣各種事件的影響。

寫日本近代史當然不提戰爭,但我對戰爭發展的細節沒有太多興趣,我覺得記住犧牲的人,比記住高明的戰術、記住戰爭從哪裡打到哪裡更重要──至少對一般人而言。

這些是我對這段歷史的想法。

換句話說,我想寫一本我在書店看到會覺得「這就是我要的那本書!」,這樣的書。

我想寫一本「如果你只打算讀一本書(只有一本!)來認識現代日本的歷史,那就讀這一本吧」,這樣的書。

但我真的想說的是,這幾天我在整理稿子,重新找出一些參考書來看,還是只有一種感覺:這一段歷史真的真的真的很有意思。

真的。

所以我實在太希望別人也知道了。

附帶一提,這本書經過辛苦的編輯幫忙,增加了很多插圖,也變得更好讀了。還有,我們也會在故事上面開設一個專頁,把相關的參考書目、延伸閱讀、年表、地圖都放上去。

我當然希望臺灣有更多這樣「入門書的入門書」,不只是關於日本,也是關於世界其他的地方的。我也想繼續寫下去,可是一個人的能力還是很有限的。如果這一本書反應還不錯,或許能夠鼓勵更多人加入吧。



最後的最後,隔壁棚的故事: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說我要把這本書的版稅拿來當營運基金。

拜託,我是傻子嗎?怎麼可能!

哎,沒有。是真的。故事到現在已經七、八個月了,但我們一直都在一種沒人沒錢沒資源的狀態,有什麼有趣的點子、想做的事,其實都沒辦法做,好像是叫窮人理財一樣,眼前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了,根本沒力氣去想什麼長期的規劃。

拿版稅做基金當然也有點可笑,因為大概也不會有多少。不過總是一個小小的起點,聊勝於無吧。

總之謝謝大家的一路收看。可以的話未來也請繼續支持,感謝各家編輯厚愛,接下來故事還會有其他的作品陸續推出的!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View all posts